1.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一类能引起免疫应答反应的生物制剂,通常为蛋白(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成分或含有效成分的复杂颗粒形式,或通过活的减毒致病原或载体,进入机体后产生灭活、破坏或抑制致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或达到特定医学目的。
疫苗在发展过程中,有三次革命性飞跃:
第一次疫苗革命:以疫苗之父Pasteur于19世纪末研制的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和狂犬疫苗为标志。
第二次疫苗革命:以重组DNA技术为代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肺炎、脑膜炎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多糖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以及无细胞百日咳和回归热的纯化蛋白质组分疫苗。
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2.疫苗的免疫作用
人体免疫系统由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系统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通过B淋巴细胞分泌到体液中的可溶性的免疫球蛋白或抗体来实现。细胞免疫则是通过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疫苗的免疫作用是疫苗中抗原物质刺激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疫苗免疫的基本要素:
(1)免疫原性: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抗原引起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如死疫苗或灭活疫苗及亚单位疫苗引起的主要是体液免疫反应,蛋白质组成的抗原引起以IgG为主的体液免疫,多糖和脂类组成的抗原激发以IgM为主的体液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增殖,因而能诱导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
(2)疫苗的免疫记忆性: 在抗原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分化出一类特殊的记忆型淋巴细胞,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时可以产生更快更强的反应。
3.疫苗接种对象
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所有暴露于某传染性疾病威胁下健康人群,以儿童为主。目前在发达国家,公众主动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已非常普遍,但在我国,人们更多地将疫苗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孩子才需要接种疫苗。事实上,对所有人群而言,接种疫苗都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4.疫苗的分类
(1)疫苗的类型很多,根据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人用疫苗和动物用疫苗。
(2)根据研制技术特点又可以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或高技术疫苗。
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指用弱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后制成的疫苗。它接种于人体后,在适当的组织系统中产生一定的或短暂的增殖,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相类似的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病。它在体内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接种1次,即可产生较牢固的免疫。如:天花、狂犬病、卡介、黄热病、脊髓灰质炎(口服)、麻疹、腮腺炎、风疹、腺病毒、伤寒(Ty21a)、水痘、轮状病毒;
灭活疫苗是指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后,采取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使病原微生物失去致病能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或应用提纯抗原和人工合成有效抗原的方法而制成的疫苗。通常用于皮下接种,它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引起免疫应答,但不能生长繁殖,相对比较安全、稳定。但常需多次注射,才能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如:伤寒、霍乱、鼠疫、百日咳、(全细胞)、流感、立克氏体脊灰炎(注射)、狂犬病(新)、乙脑、甲肝、森林脑炎和用病毒某些成分制成的单位疫苗。
新型疫苗或高技术疫苗是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及蛋白工程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等。
(3)根据预防疾病的种类可以分为:单一疫苗和联合疫苗。
疫苗的其他类别有:重配疫苗,如:流感、轮状病毒疫苗等;基因工程或DNA疫苗,如: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霍乱疫苗、百日咳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如:狂犬疫苗、卡介苗、HIV疫苗等。